漫談傳統中醫的養生之道

中國傳統文化認為,「天有三寶日月星,人有三寶精氣神」。根據道家和中醫理論,圍繞生命的精氣神三寶,形成多層護衛著生命的保護屏障,昇華人體身心,抵禦防止外邪及疾病侵擾,這就是中國傳統的養生之道或長生之道。

中國傳統養生有藥補,食補,氣補,神補。而且認為,「藥補不如食補,食補不如氣補,氣補不如神補」。通常,大家能接觸和運用的多是藥補和食補,頤養精力,氣補就不常見了。如果能知道和運用神補的,那簡直是罕見了。

何謂精氣神三寶?

「精」是人體精微的、維持生命活力的一種基本物質,不僅是血液與「腎精」,還包括人體吃進去的糧食、水等— 「水谷精微」近似於精的物質。

「氣」也叫「元氣」,是生命的本原,是人身的能量之源。氣分佈於整個身體的場中,不僅僅侷限於身軀。人生命的真氣精華在人體的丹田部位。所以,中國傳統養生比較傾向於要求氣沉丹田。

「神」,主要指人的精神意識、知覺行動等外在生命活動,通過眼神、面色、表情、動作、語言等等表現出來。大家熟悉的名詞裡有三魂七魄等,中國傳統文化概括稱之為「神」,「元神」。「元神」反應生命的本性,他是神聖、純真、善良的。人有道德感、有善良的心就是因為人有「元神」的存在。

神的表現與心理狀態有關,心胸寬廣、精神愉快、無憂無慮,容易有得神的特徵,而貪婪妒忌、憂慮猜疑、爭名奪利、生氣發怒的人,容易有失神的表現。

中醫古籍《黃帝內經》中說「得神者昌,失神者亡」。得神就是身體有元神主宰才能有生機,精神飽滿,神采奕奕。失神或無神,是指主宰身體的元神離去了,身體機體失去活力,表現為病情深重,精氣不足,或血脈虛弱,正氣不足等。

精氣神的相互關係

生命三寶不僅代表生命的成分,也顯示其層次的高低;「精」是有形的,「氣」與「神」是無形的(眼睛看不到);其中,「神」的層次最高,組成粒子最小,能量最大,是人真正的主宰,也叫做「元神」,大體上是人們常說的「靈魂」。

精與氣又互相依存,精能化氣,氣能生精。「精」、「氣」、「神」三寶中,「養神」尤其重要。養神的要旨是「恬淡虛無,真氣從之,精神內守」。也就是說,要清心寡慾、看淡名利,不受外物誘惑。

這樣才能養護先天真「氣」,使「精」與「神」緊密結合,達到真正保養「精」、「氣」、「神」的養生最高目標–長生,也就是說重視人的心性及身體修煉。

中國傳統的養生之道

老子的《道德經》如今已經被世人奉為了道家的經典,其中不少養生的觀點。和中醫著名經典《黃帝內經》所論的養生和長生之道一起,統稱稱「黃老之學」。

「恬淡為上,勝而不美」後人一直讚賞這種「心神恬適」的淡泊意境。(來源:網絡圖片)
「恬淡為上,勝而不美」後人一直讚賞這種「心神恬適」的淡泊意境。(來源:網絡圖片)

順乎自然,祛病延年

《道德經》說,「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」,認為自然界是人類生命源泉,人要維持生命活動,必須順乎自然,適應自然變化規律。

少私寡慾,怡淡為上

要求少私念,去貪心,知足常樂。認為追逐榮利,嗜欲無窮,是招災惹禍之源,傷身損壽之根。

靜氣致柔,以靜為本

老子認為,柔和之氣是人體最富生機之氣,就像出生嬰兒生機盎然,朝氣蓬勃,是有利於人體的真元之氣。被後世醫家稱為元氣,指導著養生理論,演化成以柔克剛,以靜制動的道家氣功基礎。《黃帝內經》也說,「正氣內存,邪不可干」。

這些蘊藏著很深刻智慧的道理,兩千多年來不僅一直成為道家養生的指導思想,而且傳統醫學也廣泛接受,逐發展成為中國獨特的「中醫養生之道」。

推薦文章